民宗知识小课堂丨本课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道教
发布时间:2023-05-26 12:26:58 人气: 作者:小编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助和支持。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宗教。是在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创立的道教是东汉时张道陵的“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稍后是张角等创立的“太平道”。
道教以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将各种巫术、禁忌、方技术数、鬼神祭祀、民俗信仰等综合起来,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五行家、医家、方技家、养生家等诸学派的修炼理论和伦理观念,在劝世度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与“道”合一的目标下,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多神教宗教体系。
对“道”的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内容,“德”是修行的最高准则。它包括道教哲学、自然、伦理、医药、养生等诸多的内容。综合其教义思想,大致为:
(3)提倡慈、俭、忍、朴、爱、诚、信、义、真、清、虚、静及忠孝、爱国、济世度人等。